江蘇能讀機電技術應用專業的職教中心有:江蘇省常熟職業教育中心校、江蘇丹徒中等專業學校、江蘇海門中等專業學校、江蘇靖江職業教育中心校、江蘇啟東職業教育中心、江蘇如皋職業教育中心校、寶應職業技術教育中心校、射陽職業技術教育中心校、金湖職教中心、南京江寧職業技術教育中心學校等職教中心。
一、江蘇能讀機電技術應用專業的職教中心名單匯總
序號 | 職教中心名稱 |
1 | 江蘇省常熟職業教育中心校 |
2 | 江蘇丹徒中等專業學校 |
3 | 江蘇海門中等專業學校 |
4 | 江蘇靖江職業教育中心校 |
5 | 江蘇啟東職業教育中心 |
6 | 江蘇如皋職業教育中心校 |
7 | 寶應職業技術教育中心校 |
8 | 射陽職業技術教育中心校 |
9 | 金湖職教中心 |
10 | 南京江寧職業技術教育中心學校 |
二、江蘇能讀機電技術應用專業的部分職教中心簡介
1、江蘇省常熟職業教育中心校
江蘇省常熟職業教育中心校簡介
江蘇省常熟職業教育中心校,是一所中高職并舉辦學的地方職教中心,包括江蘇省中等專業學校、常熟市技工學校、江蘇廣播電視大學常熟學院、常熟市社區培訓學院,2011年成為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辦學點。學校建在常熟東南經濟開發區,占地518畝,建筑面積17萬平方米,資產總值4.5億元,教職員工630人,其中專任教師492人,在籍注冊學生10000多人,成人學歷教育4000余人,年社會培訓量10000多人次。
學校從整合、磨合到融合,逐步形成了“創新、創優、創業”的鮮明辦學特色,步入了規模辦學、特色辦學、合作辦學、持續發展的軌道,較早實現了江蘇省中職學校集約發展的模式,也為常熟經濟社會發展奠定了堅實的人才支撐基礎。
江蘇省常熟職業教育中心校辦學條件
創優提升內涵,集聚發展實力。學校堅持優化專業建設、優化師資隊伍、優化辦學手段,把專業設置與產業結構調整相對接,服務企業行業。學校創新實施了以建設一支“高學歷、高職稱、高技能、高水平、高素質”教師隊伍為主要內容的教師隊伍素質提升“五高工程”。學校建有機電、園藝、計算機、電子電器和會計5個省級示范專業,數控技術為省級實訓基地和技能緊缺人才培養基地,機電技術和汽修為中央財政支持的2個實訓基地項目,形成了機電工程、電氣工程、傳媒藝術、經貿管理、旅游管理5個專業系以及基礎、培訓2個教學部,10個骨干專業,數控技術應用、汽車運用與維修、計算機網絡技術、旅游服務與管理4個重點專業列入中央財政支持建設項目,形成“區校合作、校企一體”辦學模式與創業教育2個特色建設項目,使專業設置更加匹配區域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專業調整迅速匹配區域經濟產業的轉型升級,專業建設日益匹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需求。
學校堅持中高職并舉辦學、協調發展策略,擁有高職高專、高級技工、中專中技、成人開放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社區培訓教育等多層次、多品種教育類型;實施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人才培養模式以及理實一體、項目模塊、案例教學、情景教學、崗位教學、特色教學、仿真模擬等教學模式,開發了《職業教育資源開發與利用的研究》江蘇省“十一·五”規劃課題和《中職校以創業教育促進畢業生就業方式轉變的實踐與研究》國家級課題。學校以建設和諧校園為目標,實現了校園文化人本化、專業文化企業化、特色文化本土化。
江蘇省常熟職業教育中心校發展空間
創業服務社會,拓寬發展空間。學校堅持創業教育、創業實踐、創業服務,努力實現職教惠生惠民,把課程建設與崗位能力培養相對接,服務就業創業。以“大學校培養小老板、小老板成就大事業”——“創業育人、贏在職教”作為創業教育理念,全面推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構建“校區企業”與“企業校區”,組建春來創業集團,營造“校企一體化”運作載體,建有工具廠、園藝公司、人力公司、汽車維修廠、江南美食研發中心等實體企業,正在建設文化創意、電子商務等教育工廠和數字化校園,創建了“生活、文化、科技”三大學生創業園,為學生設置500個創業實踐崗位,讓學生成為創業者、校園成為創業園,使課程建設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綜合能力、頂崗實習能力和就業創業能力。
學校把職業教育與社區教育相對接,服務社會發展。通過成立“學校改革和發展委員會”、“常熟職教中心辦學集團”,依托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所、常熟社區培訓學院,開發了西藏班、新加坡班,積極開展東西、中外、區校、院校合作辦學,被國家確定為東西部合作辦學定點學校,已成為社區教育的培訓中心、職成集團的龍頭學校、欠發達地區職業教育的輻射之地、中外合作辦學交流的重要窗口。
江蘇省常熟職業教育中心校榮譽
學校先后被評為省四星級中等職業學校、省高水平示范性職業學校、省職業教育先進集體、省創新大賽優秀學校、省課程改革實驗學校、省(職業學校)和諧校園、省技能大賽先進學校、省職業學校德育工作先進集體、省教育科研先進集體,榮獲第三和第四屆“南通科技杯”全國職業學校技能大賽江蘇賽區突出貢獻獎、三屆“省職業教育創新大賽組織學校獎”稱號、兩屆省中等職業學校“文明風采”大賽最佳組織獎、三屆全國中等職業學校“文明風采”競賽優秀組織獎等。學校被教育部認定為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建設單位。
學校先后承辦了全省首屆創業教育論壇、全省中等職業學校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暨職業學校服務社會作貢獻現場推進會;前后兩次接受了中央十多家主流媒體的采訪,先后被新聞聯播和人民網專題報道。
學校以科學發展觀統攬全局,以建設國家級高質量、高水平、創新型、示范性改革發展職業學校為目標,積極實施“質量立校、科研興校、人才強校”發展戰略,重點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校企一體化、學校文化”三大工程建設,努力實現在更高平臺上的科學發展、特色發展、優質發展和持續健康發展,成為全國同類職業學校改革創新的示范、提高質量的示范和辦出特色的示范,在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中發揮引領、骨干和輻射作用。
江蘇省常熟職業教育中心校辦學理念
創新引領辦學,構建發展平臺。學校堅持創新發展環境、創新辦學理念、創新管理體制,把辦學與開發區經濟發展相對接,服務區域經濟。通過校企結合、產教結合、工學結合,成為地方經濟開發區科學發展的重要陣地、招商引資的一張名片、人力資源的保障基地。
學校堅持“服務為宗旨、就業為導向、能力為本位、改革為動力、質量為核心、育人為根本”的辦學方針;以“服務于師生全面發展,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為辦學宗旨;秉承“志遠技精”的辦學理念,堅持“立足東南,服務全市;依托開發區辦職教,辦好職教促開發”的辦學思路。
學校實行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和“系部為主、處室服務”的兩級管理模式,實現了專業系部自主管理、學校調控服務的管理機制;建有“全國一流、行業先進”現代化的校園設施;具有“能教、能做、能經營”的教師隊伍;培養“有知識、高技能、能創業”的高素質畢業生。
2、江蘇靖江職業教育中心校
江蘇靖江職業教育中心校,始創于1958年,現掛有“江蘇省靖江職業教育中心校”、“江蘇廣播電視大學靖江學院”和“泰州市高級技工學校靖江分校”三塊牌子。
江蘇靖江職業教育中心校發展歷史
江蘇靖江職業教育中心校是首批國家級重點職業學校、江蘇省職業教育先進單位、全國機械工業中專教育協會理事學校、江蘇省中專教育委員會會員學校、江蘇省職業技術學會理事學校。學校始創于1958年,前身為靖江縣七二一工業大學,1975年更名為靖江縣職工大學,1983年更名為靖江縣機械職工中等職業學校,1986年更名為靖江縣工業學校。1995年通過省級重點職業學校的評估,1995年11月通過國家級重點職業學校的評估,1999年榮獲國家級重點職業學校稱號,2001年7月與泰州市廣播電視大學靖江分校合并,現掛有“江蘇省靖江職業教育中心校”、“江蘇廣播電視大學靖江學院”和“泰州市高級技工學校靖江分校”三塊牌子。
江蘇靖江職業教育中心校環境
學校校園環境優美,交通便利,學校所在地靖江市位于美麗的揚子江畔,南瀕“黃金水道”,北依蘇北平原,是長江下游集水、公、鐵于一體的重要交通樞紐,是上海和蘇南向蘇中、蘇北輻射延伸的重要橋頭堡,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雄厚的經濟基礎。
江蘇靖江職業教育中心校榮譽
學校先后榮獲“江蘇省中專校文明校園”、“國家級重點職業高中”、“花園式學校”、“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江蘇省職業教育先進單位”、“五星級安全文明單位”、“江蘇省數控緊缺型人才培訓基地”等榮譽稱號。劉明富校長先后榮獲“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個人”、“首屆黃炎培職業教育杰出校長獎”等。2007年5月,學校榮獲共青團、教育部、發改委等十三部委聯合表彰的“第五屆全國千校百萬進城務工培訓先進集體”(江蘇省唯一的一所學校)。學校學生參加全國第四、五屆中等職業學校“文明風采”大賽,共獲一等獎10個,二等獎14個,三等獎49個,學校亦連續兩屆榮獲大賽組織獎。
江蘇靖江職業教育中心校專業設置
學校目前占地155畝,校舍建筑面積6萬平方米,固定資產1.1億元,儀器設備逾兩千萬元。學校設有機電技術應用、電子技術應用、數控技術應用、計算機網絡技術、汽車檢測與維修、機械制造工藝與設備、財會、學前教育等20專業,其中機電技術應用、電子技術應用和計算機網絡技術三個專業為江蘇省示范專業。